修行人必须践行的八相成道次第
东华禅寺方丈 ┃ 万行大和尚
养正堂开示
为什么要修加行
按佛教的说法,要想升天(三界以内的天,超越不了三界),必须把十善修圆满。所以千万别忽略了修十善。
你们天天拜佛、念经、打坐,符合十善的哪几条?如果不能涵盖十善,想要升天,乃至开悟,根本不可能。
有的人什么信仰都没有,但人品符合佛教的“十善”,临终也会升天。别小瞧天人,那也是累劫修行修来的。
密宗有“四加行”,实际上汉传佛教也有加行法。在汉传佛教中,禅宗几乎取代了整个佛教。因为禅宗特别讲“顿悟”,很少提到修加行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无论是修禅、修净,还是修密,修了这么久还没有见道的原因。
因为我们十善的功德不够,也即加行的力度没有跟上。纵然你把加行修完了,勉强进入“见道位”,也不是明心见性,只是破除了一些我执而已。
而现在上了一个台阶,真正到了修道的层次,就是要把生生世世储存在阿赖耶识里的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等根本烦恼消除掉。
实际上八识心田里的根本烦恼不是通过打坐可以消除的。因为一个人在静中根本发现不了自己的烦恼,只有出去行愿时,内在的习气才会逐渐暴露、显现。
“悟道”要悟的是什么
当你具备了禅定功夫,才能进入“悟道位”。悟什么呢?刚才讲修道修的是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而要悟的就是生死无常。
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,众生仅是娑婆世界的游客,不到一百年,每个人都必须走。如果不修道,不悟道,你仍然会留恋娑婆世界。
大家佛经读多了,随便都可以说出“世间如幻,人生无常”的道理。可这是佛悟出的道理,并非我们自己亲身经历和证悟的思想。
当初悉达多也在学佛,现在你也在学佛,为什么悉达多有自己的佛学思想,你没有呢?因为悉达多学佛是向内,而你学佛是向外。
如果你能把眼根、耳根关掉,把向外视、听的力量转为向内视、听,你很快就会有自己的佛学思想。
“外”指什么?一是指佛经、祖师大德的语录,二是指世间的种种色相。你只会将悉达多的思想、祖师大德的思想拿来用,天天拾人牙慧,所以才没有自己的佛学思想。
祖师讲要“深入经藏”,是让你在刚开始学佛的初级阶段多看经典。当你明白自己原本就有“内在的经藏”后,就要把它唤醒,拿出来用。
再通过修道一点点去验证经藏中所说的道理,当你证到了以后,就不用再看这些经藏了,因你内在的智慧在逐渐涌现出来了。
什么是智慧?把别人的思想装进自己的头脑里,那是知识,把自己内在的东西拿出来才是智慧。正因为你把别人的东西装得太多了,自己本有的智慧才开发不出来。
如果你懂得读经典,知识就不会障碍你开发内在的智慧;如果你不懂,就会被知识所转。
有的人很会读书,但没有智慧,脑袋里装外在的东西越多,内在的东西越难出现。
同样的,如果你有智慧,就懂得读书,也很容易学会,外在的种种知识、见闻就会使你变得更有智慧。
智慧也分好几个层次。对什么都看得开,放得下,是大智慧。但这说起来简单,做到很难。修行人必须要读懂这两部经——《圆觉经》和《维摩诘经》,因为这两部经是在讲如何修行的,可以直接受用。
得道了为什么还不圆满
悟道、证道、得道有什么区别呢?先讲证道。证道就相当于把果子摘到手里,只差往嘴里吃这一步。
如果用明心见性和成佛来比喻,大家会更理解。明心——明白了果子,见性——看到了果子,成佛——已把果子摘到手,吃进嘴里。
“悟道”是明白了果子,“证道”是摘到了果子,“得道”是吃到了果子。
完成了前面的资粮道、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、悟道、证道、得道这七个次第,就圆满了吗?
还不圆满!还有最后一步,必须再入红尘,把你吃到的果子分享给他人。这就叫“弘道”,也叫“扬道”。
因为弘道的过程还是在修资粮、修加行,在整个修行的过程中,始终伴随着修资粮、修加行,只有如此才会功德圆满。只有在弘道的过程中,借助众生,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。
一位善知识的功德圆满,完全有赖于众生。一位善知识就像一棵大树,众生就像土地和水。
所以,我说你们来到万行身边,不是万行成就了你们,而是你们成就了万行。事实上,我天天抱着感激你们的心在做事。
资粮道、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、悟道、证道、得道、弘道(扬道),就是一个圆满的修道过程。最后再落到资粮道和加行道上,终生都不能放弃。
任劳任怨就是在修资粮,把八相成道都涵盖了。过去的修行人“万行门中不舍一法”,一点做善事的机会都不会放弃。
现在的众生都想做大事,小事都不放在眼里。小事都做不好,怎么能做大事?实际上大事都是由小事慢慢累积而成的。
所谓的“功德圆满”不就是孜孜不倦地去行,日积月累,最终才达到的吗?!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